端午节即将来临,大家是不是早就已经开始吃粽子了呢?甜的、咸的,不管什么粽子,作为吃货的我们怎么能轻易放过呢!
粽子,古时称角黍。角,牛角,是祭器。黍,是北方的黄米、南方的糯米。
粽子形似“牛角”,取其可为祭品的端正之意。以箬竹叶包黍米,是阴包裹阳之象。
也有学者认为粽子最早为“米包枣”,以米喻阳,以枣喻阴,米为主,枣为辅,取阴阳相裹之意。
按最早晋朝周处《风土记》记载,端午除包角黍,还要煮肥龟,皆以其“阳内阴外之象赞时”。
当然,在民间 ,端午食粽更多是来自纪念屈原的传说。
梁吴均《续齐谐记》记载:
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
汉建武中,长沙区回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
谓回日: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绿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回依其言。
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
过去,讲究的人家在端午一般要做三种粽子。
碱粽:用于祭祀、供奉神明;
咸粽:人们当天食用;
素粽:只包两对挂在门上,家中有小孩热伤风时,才摘下来给孩子煮食吃。
到了五月,不需要看日历,只要闻到街头巷尾的粽子飘香,便知端午节即将来临。
而全国人民都有着相同的默契,就是在端午节前买些粽子,好在节日当天,能够吃到粽子。
打开粽叶,能感觉到粽子和粽叶粘连在一起。粽子的颜色很亮,看起来很健康,很有食欲。闻上去会有粽子的清香味。咬一口,很糯,却一点都不粘牙,很有嚼劲。
豆沙粽也是端午里的人气产品,香甜的糯米晶莹透亮,豆沙馅料饱满,一咬就露馅。
咸鸭蛋也是端午节餐桌上必备的,敲开蛋壳,用筷子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入口鲜而不咸,回味悠长。
如今,端午的一些习俗都简化了。但是粽子却从不会因制作麻烦而省去,北方爱吃红豆糯米粽,南方爱吃肉粽。都是粽子,却从外形到口味都大相径庭。
小编觉得,吃是最能体现一个地域文化底蕴的,也是最彰显仪式感的存在。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