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4-02 16:07:09 来源:微在趣闻社作者:巧克力点击:
电影《阿甘正传》里的一句话流传甚广: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尝到哪种滋味。但按照现在每年都会传一次“巧克力短缺”的新闻,接下来你很有可能一块巧克力都没得吃了。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可可树在日益变暖的气候条件下会越来越难以生存。
预计在未来 40 年内,人类将无巧克力可供食用,可可树的生存环境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严峻考验。
气候变化将极大地改变西非国家(目前是可可的最大生产地区之一)可可种植业的格局,可可种植的格局变化势必也将对巧克力的生产和数量产生影响。
根据研究预测,在 2050 年时可可种植的面积(绿色)将明显缩小。 图片来自:Läderach et al.
可可树是个娇气的主儿,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挑剔,它们只能在纬度低于南北纬 20 度的地区生存,还需要在湿度较高降水丰沛的地区才能保证长势良好,产量充足。
可可粉那香而略苦的特殊风味,制造了巧克力那滋味万千的口感。但现在却是可可树无处生长,可可豆产量逐年减产。
报道称全球变暖的走势一直持续下去的话,对于像可可树这样的“矫情”植被来说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根据研究,一个典型西方消费者平均每年吃 286 块巧克力。如果是比利时人,这个数据还会更高。 286 块巧克力需要农民种植 10 颗可可树来提供生产巧克力所需的原料。
2014 年,人们吃掉的巧克力比当年可可豆产出多 7 万吨,到 2030 年,这种赤字可能达到 200 万吨。
现在不光是西方,在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这些亚洲国家,对巧克力的需求也在逐年的攀升。
由于种植技术的限制,可可的种植及产出并没有赶上急剧增长的需求,这意味着可可的库存正在下降。
不同于其他作物可以依靠高科技科学种植来提升产量,目前全球超过 90% 的可可仍需要农民们使用传统的方式来种植。
Doug Hawkins,哈德曼农业研究公司,伦敦
所有的数据都表明,未来几年我们可能会看到每年有近 100000 吨的巧克力赤字。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追求浪漫与奢侈的小心思开始爆棚,人们越来越对巧克力这种优雅甜食上瘾,各种颜色的情人节、七夕、5·20......太多的节日都成了巧克力消费旺季。
巧克力也被包装成了各种浪美、美腻、仙气的代言,成功俘获了大量迷妹的心。
以后的下雨天可能就没有咯~
先分析一下巧克力的成分,巧克力当中都会有一种叫做苯乙胺化学物质,苯乙胺的摄入可以提升体内多巴胺的分泌。
多巴胺是什么!?多巴胺就是你们谈恋爱的时候脑垂体自动分泌出来的,让你产生恋爱的感觉的那个物质。他可以让你感受力增强、心跳加速,多巴胺快速流经大脑,让你们感觉很舒服。
谈恋爱谈的好开心好开心的时候,就是细胞外液中的多巴胺水平升高带来的感觉。
研究表明,吃巧克力时那种幸福快乐的感觉都来自苯乙胺的作用,当苯乙胺、多巴胺混合到一起,它们的作用有时候能超越负责逻辑思维的大脑的控制,从而使人陷入“疯狂”的恋爱中。
制作巧克力的可可豆通常会采用露天发酵法,接受雨露阳光的洗礼。
在第一阶段发酵的可可豆,感兴趣的可以移步 youtube 欣赏
发酵时各种昆虫都会爬过来吃,然后就有些虫子(虫卵比较少见,因为发酵温度比较高)就留在里面了。
但是这并不能影响巧克力的生产和售卖,因为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确实有明文写着允许巧克力内含有少量昆虫、毛发甚至粪便的存在。
美国 FDA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食品瑕疵干预水准》的规定,对食品中自然存在或不可避免的、对健康无害的瑕疵进行了规定。
说白了就是关于虫类尸体、动物毛发或粪便等物质在食品中的残留。
官方认证可以食“屎”
这一规定中也包括巧克力或巧克力浆中,在收获和加工中混入的虫类或啮齿类(是的,老鼠……)污物的含量限制。简单来说:
送检 6 份样品(每份 100 克),如果平均含有虫类残骸超过 60 块,或者在任何一个样品中超过 90 块,则不合格;
送检 6 份样品(每份 100 克),如果平均含有老鼠毛发超过 1.0 根(无论毛发大小、是否为片段),或者在任何一个样品中超过 3 根,则不合格;
巧克力浆(可可豆碾碎制成的液体)中,如果壳的含量超过豆子碎粒的 2%,则不合格。
换句话说,低于上述标准则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如果你看见这条信息,希望不要影响你对巧克力的好感,毕竟巧克力还是好吃的,你也还是能尝出来“爱情”的味道!
曾几何时,傻呵呵的我在看《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时候特别羡慕掉在巧克力河里的 Augustus,可以畅游在巧克力河,虽然被吓个半死,但是巧克力喝个够我也是相当满足。
但是 BBC 纪录片《造物工厂》却告诉我,在巧克力搅拌发酵的时候,味道可不是一般人能接受得了的。
实验室里的科研人员每天都要花上几个小时去闻巧克力的味道。实验室里的容器装着各种巧克力,根据发酵程度的不同,分析它们不同的气味来源。
奇妙的是,巧克力也像红酒、香水还有咖啡,有前味、中味及后味。
当巧克力发酵完全,开始进入真正的加工模式时巧克力的醇香才会挥发出来。这个时候是实验员最幸福的时刻。
看到这里也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以上的每一个消息都是以实验室-媒体(广告)-群众的渠道传播,包括“每年一次的巧克力短缺”“巧克力可以让人体验到爱情的味道”等等等,仔细想一想,有没有一种可能性的是巧克力制造商故意散播出来这样的消息,背后会不会有什么猫腻儿呢?
上个星期,《卫报》专门报道了巧克力制造商们利用购买科学研究的报告或者投资实验室来向市场宣传巧克力对人体有益的一面。
所以有没有那么一种可能就是关于巧克力的所有信息都是巧克力制造商们“精心安排”的骗局呢?
报道中指出,巧克力制造商为一些营养科学研究提供资金,经过精心设计实验,巧克力制造商将会收获各种有利于解释巧克力营养的报告,而其中关于巧克力的负面消息却被直接忽视。
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宣传策略已经时间久远,甚至有的现在还在进行着。关于巧克力对人体有益的报告还在源源不断的投入到市场宣传当中。
有没有觉得这种营销手段很熟悉,这不就和“钻石恒久远”的营销手段一毛一样么!?
可可树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纬 20° 以内较狭窄地带,所以西非得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可豆生产地,该地区的产量约占据全球 70% 。而巧克力行业每年产生 800 亿的利润。听到这你一定会想:哇,西非人民发达了!像中东一样占尽天时地利。
其实并不是这样,非法利用非洲廉价劳动力挖掘出来的钻石被称为“血钻”,同理的可可豆也可以被称为“带血的巧克力”。
BBC 的纪录片《巧克力-苦的真相》并不是教人如何品尝巧克力的美食节目,也不是介绍非洲的风俗人情观光之旅,他只是在告诉我们名贵的可可豆在到达巧克力工厂之前的遭遇。
片子一开头就宣告了它的主题——可可豆生产里触目惊心的童工贩卖使用情况。
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实验室里的研究人员告诉大家制造巧克力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工作”。
正是因为这样的宣传策略,让大多数人都认为钻石就是永恒爱情的象征,巧克力就是甜蜜生活的代表。
至于是出于什么目的,相信大家应该是了然于心。
当然,肯定有人怀疑过这种宣传手段,来自德国的记者 John Bohannon 为了嘲讽这种现象,精心策划了一场骗局,这就是著名的“巧克力减肥”事件。
为了嘲讽科学界各种审核不严谨的学术杂志,并测试他的记者同行们是否关心科研过程的严谨性,他发表了一篇关于“吃黑巧克力有助减肥”的文章报道,经过不断的互推、转评,不久之后(其中不乏著名的巧克力制造商的推动宣传),关于巧克力可以减肥的新闻接踵而来,就连黑巧克力的市场份额也开始顺势增长。
面对这个结果,Bohannon 本人自然是笑得像是一个 200 斤的孩子一样,他还不失时机地推出了一篇文章并发动了群嘲技能:《我是这样骗过成千上万人的》。
在这篇文章中,Bohannon 这样忠告人们:“希望我们的小实验能提醒记者和读者们,对任何事都要持有怀疑的态度”。
但是,很显然,一般的新闻媒体只报道了“黑巧克力可以减肥”。对于 Bohannon 的随后的“迷信破除”却只字未提。以至于到现在都还有很多人认为吃黑巧克力可以减肥。
那么问题来了,关于巧克力能减肥的假新闻都可以这样轻而易举的炮制出来,那么我们开头说的关于巧克力要灭绝的新闻是不是真的呢?
反正从 2013 年开始这个消息每年都会传上那么一阵子,搞得爱吃巧克力的我们人心惶惶,努力吃了这么多年,发现巧克力还有的吃,好像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了。
信息来源
The dark truth about chocolate The Guardian
Will we run out of CHOCOLATE? Dailymail
三伏天吃什么汤解暑 解暑佳酿养生汤推荐三伏天吃什么汤解暑 解暑佳酿养生汤推荐
月子经典小米粥怎么做 产后恢复小米粥菜谱宝宝辅食自制冰棒 水果酸奶冰快手美味早餐 总有一款是宝宝最爱蒜蓉烤茄子怎么做 在家制作宝宝大人都能吃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