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餐饮业纷纷寻找转型的出路。有些以特色食材做卖点;有些则以亲民价格做招徕;而更多的是从菜品结构上做文章,比如大行其道的“怀旧菜”。
我发现,不仅广州(包括国内很多城市),甚至在香港和澳门,“怀旧菜”都越来越受欢迎。在香港,有一家餐厅,专门搞了一次怀旧粤菜、粤点活动。没想到,效果非常好,结果欲罢不能,又延期一个月。我去吃过以后,感觉不但价格合理,菜做得也比较到位,像“怀旧鸭脚包”、“金钱蟹盒”、““翡翠桂鱼卷”、“虾干节瓜筒”、“五香纸包骨”这样的传统菜肴,既有吃头,又有说头。所以,又带朋友去帮衬了多次,大家吃过后都赞口不绝。
其实,真正的传统粤菜、粤点不是那么好做的,搞不好便弄巧成拙。首先,食材要够靓、够新鲜,这一关把握不好,就很难让人找到那种“怀旧”的感觉;其次,传统粤菜、粤点大多是手工制作,很考究厨师的技术功底(在香港这间餐厅,同一道菜,每次吃都感觉到品质有些微的差异,说明厨师良莠不齐);再次,“怀旧菜”的制作费时又费力,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气与底气,那只能赔本赚吆喝了。
所谓“传统”与“怀旧”,其实就是将经典的东西原汁原味的呈现给客人。由于技术难度大、制作成本高,很少人愿意做。正因为如此,它才会成为一个卖点并激活人们的消费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