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新技能:看重庆人如何做包子,这是“耙耳朵”的专长

时间:2019-02-25 18:55:17 来源:重庆游品作者:包子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童年里,有一种甜甜的味道,一直让人难以忘怀。它的外表,软软乎乎,轻轻地掰开或者一口咬下,香气袭来,紧接着就是舌尖上能够感受到的甜蜜。而最让人怀念的,就是爸爸制作子。

对不起,以上都是我随口胡诌的,这种甜蜜的子固然存在,不过,对于身处南方的重庆人而言,很少有爸爸能够掌握子的制作技术。为什么不提妈妈们呢?因为在重庆,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爸爸厨房,耙耳朵的世界,你们都懂的。

然而,在过年的时候,我却见识了爸爸的新技能——子。

听我妈说,我爸在家里经过反复多次的尝试,最终试验成功,总算是能够拿得出了。

第一步,自然是和面了。据说对面粉的选择也是很有讲究的,至于应该如何选择,反正我是没什么经验,也不敢在此胡说。

将面团和好之后,需要将其静置,就是所谓的发面。鉴于温度的缘故,我爸的做法是:将面团放在盆里,然后在大锅里放入温,盆放在温之上,通过温使得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最后盖上锅盖,等待面团发酵

而趁着面条发酵时间,就需要准备子的馅料了。因为对馅没有特别大的把握(其实是因为猪涨价了),所以这次制作的是单纯的馅。

先要炒制芝麻,让芝麻能够更好地散发出香气。

而炒好的芝麻还不能直接使用,而是需要将其研磨成小颗粒,这样才能保证更好的口感。

使用家里用来捣椒面的臼,不停地捶打,尽可能将这些芝麻捣碎。之后再混合上,就是最简单子馅料了。有条件的话,可以加入一些生,想了想,感觉太过腻,还是放弃了。

面差不多已经发好了,这个时候的面团还不能直接使用,需要揉面,让面团更加劲道和紧实,如此一来才能够作为子的皮。

揉好的面团,需要搓成长条,然后分割成单个的小面团,也叫做剂子。一个剂子就是一个子皮,没有专业的擀面杖,这直接上就行了。把剂子压成面皮,基本上均匀的厚薄程度就够了。

而最后的关键步骤就是子了,看起来倒是很简单:将面皮摊放在心,然后用勺子舀入一勺馅料,正好布满面皮的中心部分。然后将面皮按照逆时针的顺序,以褶皱的方式裹起来。据说,每一个标准子,都需要有18个褶,反正我是没有仔细数过。

看着我爸子的动作,娴熟流畅,一气呵成,完全就是北方人的架势。

好之后,就需要上锅蒸了。为了能够蒸子,我爸还专门买了小号的蒸笼,这个东西平时基本上都是不会用到的,真的是专门为子而生。

子放入蒸笼之中,然后架上锅,加入,然后放上蒸笼,猛火开始蒸制,通常需要10分钟的时间

10分钟一到,就迫不及待想要看看这子的模样。相比蒸制前,体积上膨胀了不少,怎么说呢,光看外表并没有让人垂涎三尺的感觉,或许是心里美?

刚刚出锅的子,还是滚烫的,稍稍冷却之后,直接用拿起一个,送入口中。迫不及待地咬下,面皮显得有些过于紧实了,没有蓬松的感觉,因为是自己发酵的面团,准稍微差了一点。

芝麻混合的馅料,拥有非常浓郁的香气,甜蜜度满分。不过,因为芝麻很小的缘故,容易,还会在齿上留下一些的印记(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好,接下来该到煽情的部分了。

虽然一开始童年里的记忆,确实是和大家说的,不过,关于爸爸回忆,却是实实在在的。对于重庆人来说,家里的,很多情况下都是爸爸。不仅仅是因为重庆男人女人的呵护,还有一个直接原因就是:爸爸做的真的要比妈妈做的好

可能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会有所不同,但是在我的记忆里,这一点从未改变过。听我爸说,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负责家里的重任,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经过多年的不断实践,才有了如今在厨房里的游刃有余。

我虽然不是完全的“生活痴”,日常的家务和普通的也能够完成(在我妈的强迫之下学习的)。不过,和我爸相比,就真的还差得远。

还记得我爸第一次教我做椒蘑菇,虽然只学了那么一次,但是我也算是基本掌握了(悟好)。后来,自己曾经实践过一次,不算特别成功,但至少还是能够拿得出的。之后,陆陆续续学过一些,但是因为缺乏实践,很多都已经忘记了。大部分情况下,具体到如何的环节,我都还得和我妈视频通话,经过实际指导才能够完成。

曾经,我有想过要自己做一顿,是那种能够拿得出的,可以款待客人的。不过,却一直都没有实践过。有的时候明明是有机会的,可自己临时却又选择了逃避。是一件简单的事吗?并不是。父母能够一辈子都为我们吗?并不能。

你说你还可以点外卖,或许这是个解决方法,但是我依然想要自己做一次,能够给父母做一次。爸爸子很甜,希望我做的也可以。

重庆游品原创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