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馆子,甩了新荣记将近一百年

时间:2018-12-03 19:56:10 来源:椒江旅游作者:海门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没有过四海春的三鲜馄饨,就等于没有到过“小上海”

1914年7月7日,应该算是海门第一份报的《赤霞报》,刊登了一则广告

“本馆开设西新街口,特请上海等太西各师,专办文明大,兼办太西英法各国番。新设公司大,每位六色,售大洋五角,及中西英法各国点。”打广告的是一家兼营西餐,名叫“蓬莱春香馆”。

在报上打广告可是不多见的。在二三十年代,海门馆竞争也颇为激烈,客人们在海门,也得好好挑上一阵子。

宁帮有“鸿运楼”,因海门市面,宁波人占很大实力,生意不差。最兴旺的是温帮,“四海春”业务最发达,“四时春”规模相对小些,还有“华大利馆”“新生活馆”老板也都是温州人,前后租海门旅馆部分房间开设。

海门馆业中,“新生活馆”是第一个雇佣女招待的馆,一时颇能招引食客。当时有报人孙一影《椒江杂咏》云:“海国春深四海春,四时春色更宜人。海门春色饶滋味,别有酸咸与苦辛。”

四海春馆,开设在振市街第一码转角处,朝南三间,朝东六间门面,北面两间。楼下设浴室部对外开放。楼上为堂的雅座。绿色栏杆上半部装着可以脱卸的玻璃窗,廊下和招牌匾额上装有彩色灯泡,夜里一开,五彩缤纷。

店主王岩良,温州人,年轻时来海门,在振市街口开小馄饨店,生意兴隆,再发展开小店,继而成为当时海门最大的馆。他以温州厨师为班底,并重金聘请扬州上等厨师来店掌勺,严格带徒弟传授艺。王岩良讲究卫生,盘碗要以洗涤并经过沸注泡,还要用毛巾干净

进店再看看价格

按当时的物价,四海春馆普通的海参4大、4小、4冷盆、4果,只要五六元一桌,6元1桌,七八元,最高是十元,另售18寸盆清炒仁只有5角6分,斩鸡4角8分,炒鳝丝3角6分,一大盘红烧蹄膀6角4分,点心炒面或炒年糕2角一盆,丝面每碗1角2分。

在这样便宜的物价中,四海春馆旺季日营业额达到300元银元左右,淡季也有200元光景,每天要二、三百元生意,其忙碌程度可想而知。

我们在此不得不为这家四海春馆宣传下服务口碑。馆开大了,但王岩良对他起家的三鲜馄饨仍保持着它的特色风味,对只买12个铜板的三鲜馄饨顾客从不怠情招待。

所谓三鲜馄饨,馄饨煮好后,再放上佐料三鲜——1只、片或桂1块、香菇1朵,真可谓色香味俱全。

所以当时来自天台、仙居、临海、岩的内江、内河的长船船工有句老话:“没有过四海春的三鲜馄饨,就等于没有到过‘小上海’”。(注:海门有“小上海”之称)

对海门肴进行过系列评价的,还有刘同葆《我无有庐日记》,“海门的肴,味之佳,出于意料。粤多淡,川,苏常之多浓,海门之,不淡不不浓,可以适口。原料新鲜,为成功之主因。甜两道,一为麦粉圆子,实以豆沙与枣泥,一为煮熟蜜桃。上海无台州馆,不知何故!”

海门的肴更能安抚江南食客们的味蕾。萧山来裕恂有“蛎沸,螺片云辅”一联,原注云,“海螺切片调羹,海门美味。”蛎、海螺皆是贝类。海门濒海,口外港内,盛产蟹,渔民所捕,如潮到埠,鲜美无比,每一宴席,无不有海鲜者,以此闻名。

在振市街、东新街于北大街交接处所称十字街,以及钓桥一带,馆、店、点心摊星罗棋布。聚春园、台温店、乐清店、德顺店等,楼下开店,楼上供宿夜,适应一些小商贩宿。

在此,重提前期内容风味小(《钓桥》),除了提到的四海春三鲜馄饨,还有刘顺昌门口沙彭大面、钓桥山粉糊、金团奶的金团、台州府阿婆的猪、朱正元的苔、王桂东的小烤塘和切丝、乔鼎和的香干、同康南号门口的面结合红枣、东新街的等都是价廉物美,深受大众欢迎。

大街小巷、码船埠,夜,到处可见馄饨摊、圆摊、绿豆粉丝面结摊,不时敲击小竹筒,发出“壳壳”声吸引顾客。钓桥有名的小还有“烂唐”的豆面摊、德监、万隆的夜摊小……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