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起来刷牙后一杯水下肚,已经被标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是这时滚烫的开水着实难以下口,还要搞得大汗淋漓,所以不少人就图方便直接喝隔夜的水。
然而,关于“隔夜的水不好”的说法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且获得了诸多的认可,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对人体有害的行为就会受到非议,尽管普罗大众应该也没有搞清楚不好的原理究竟是什么。
作为一个喜欢咬文嚼字的编辑,测小君觉得这句话有个很明显的短板:为什么早晨烧的水到晚上可以喝,而晚上烧开的水到次日早上喝就不好了?恐怕,“隔夜的水不好”也不能一概而论吧?!
真相是:
开水在凉下来的过程中,温度的确非常适合微生物和细菌的繁殖,且时间越久繁殖的可能就越多,但这和水隔不隔夜并没有太大的关系,白天烧的水暴露在空气中或者存放时间过久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流传 “隔夜水不能喝”主要是隔夜水中含有零醇、氧酚、羟基氢等化学物质,会导致腹泻,甚至还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其实无论是隔夜水还是新鲜的水都含有这些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并不会导致腹泻。出现腹泻,可能是白开水在放置的过程中,使得水敞开盖子暴露在空气中,受到细菌的污染,跟是否隔夜一点关系都没有。
深究起来,我们会发现:水放多久会变质,适不适合饮用,并没有固定的时间,一杯水的保质期还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比如温度,比如存储的卫生条件。所以,隔夜水根本就不属于一个科学的概念。如果水要隔夜,建议带盖保存,放在一个卫生条件较好的环境。当然了,水也是新鲜的好,我们可以养成喝新鲜水的习惯,只是不要诟病隔夜水,避免不必要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