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面痴”的见解:老上海的面和汤

时间:2018-06-24 15:36:10 来源:开动美食作者:上海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微薄的阳光倾洒在老城与琼楼之间,萦绕在园林与公馆之间,映射在弄堂与高架之间。偶尔也能感受到公园里老人们唱着沪剧,地站内的人马奔波疲惫,大街小巷的千里香也都冉冉飘着色的雾气。

虽然我来上海的日子不长,但我走过文庙,到过铜川路的产市场,见过真如寺的大雄宝殿;过汪姐家的私房,七浦路的梅记爆,沈大成的糕团,盛兴的圆和馄饨;摘过南汇的桃子,钓过滴湖的;也听过公园里老人们唱过的沪剧乐曲,喝得完加过姜丝的酒,得惯放冰的红烧和狮子,可我得净老上海的面,却喝不完这碗里的

上海的面和,是格迥异的艺术形态

上海的面不同北京的炸酱面,规规矩矩;必须要六必居干酱炸出来的酱,豆芽、心里美、豆.....明码暗码的配料伴着老阿姨亲擀制的面条,不用在乎将一碗里的料、酱、面搅拌均匀,狠狠地咬上一口,酱香浓郁,口感劲道;它也不同于广东的竹升面,工艺精湛。

上海的面不同于广东的面,仪式感十足:广东的面鸭和面粉混做一团,用胳膊粗的老竹竿,压紧一反复揉压着面团,压制成细致的面条,浇上大地米、韭熬制的。大用云吞,小用细蓉,搭配着几个鲜制的云吞,味道平和,口感细致。

上海的面更不像河南地区,那样专一:老师反复推拉摔打,砸在案板上砰砰作响的拉面,偶尔用来炒牛杂,或是配羊,也是劲道爽口的滋味。

上海的和面,都没有太多的

你可以随心随遇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浇,比如:糜、丁、丝、素鸡、大排、、猪肝、大肠、也有牛蛙和狮子,这些都有可能在一家面馆里得到,你也大可不必担心时间问题,像素鸡、酱、、大排,厨房的师父们通常都会提前做好,放在一个个大份数盆里。

至于面本身,可以说是很便捷了,我见到过的很多家面馆,大都是附近市场早上送过来的面,煮好之后放在里挑一下,再倒入炒好的浇简单实在。

老而不死,是种艺术

平心而论,现在在上海的街巷尾,总能找到一两家面馆,甚至有些老字号的面馆,也当得起一个“老”字。

不管是哪家上海风味的老面馆,你总能找到共装修已经不成样子,招牌上的字都有些模糊了,品种也只有几种变换浇面。即便这样,也还是会有很多人时不时地来一碗面,加一块炸猪排......(os:是我本人了)

艺术源于生活,有种生活叫做“老上海”

老西门的长面,每天晚上九点以后才会出摊,据说还要看阿叔的心情,一碗朴实无华的青丝面,不知道吸引了多少货慕名造访;

220路站点旁的220面馆,听说是因为紧靠着220路汽站,才有了这个名字

还有阿娘面馆,现在也常有许多老顾客,不辞辛劳地跑过去一碗面,不知道是为了尝一口舟山小的鲜美,还是为了怀念阿娘还在的时候,那个贪起早的身影呢?

哈灵面馆墙上挂着的小故事,基本上过一次牛蛙面的顾客都耳熟能详,但是那句“米道哈灵”,还是要比故事容易让人记住。

作为这个时代承担时尚与潮流的都市,上海的面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样光鲜亮丽。它可以很粗糙,换而言之,它本身就是很粗糙的,尽管如此,它一代一代地俨然成就了老上海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笔;这种粗糙可能也是一种时代的记忆,揉捏在生活里,敲打在日常中,生长在街边巷尾,向每一个在上海打拼、过活的人们展现着那富裕时代气息的老味道。

开动酱注:非常非常认同这一段。

我常常会早起在楼下的面馆里,点上一碗十几块左右的酱爆猪肝面,再配上一块炸猪排,趁点上些,十足的上海作派,但就是这样一顿没有的面,却起了很多人一天的生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