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饿哭。哭得声调很低,有一种祈求的感觉,会先短短哭一下,然后停一下再接着短促地哭。基本上就是短短的哭声伴随着哼哼声,这种情况就是饿了。吃到奶后,就会不哭了。
第二种,大小便哭。哭得强度比较轻,没有什么眼泪,小腿还会乱蹬,这种情况说明宝宝有了大小便,小屁屁不舒服,这时候就需要爸爸妈妈来帮忙清理一下了。
第三种,睡觉哭。哭声一阵阵的,有点响亮,还有点不耐烦,还会揉眼睛,这种情况说明宝宝困了,要睡觉。一般的情况下,宝宝越困,就越不容易安静下来,哭声就会越强烈,还带着点颤抖和跳跃。这也让爸爸妈妈有了艰巨的哄睡任务。宝妈每次哄睡老二,就像一场持久战,耗尽耐心和体力!
第四种,撒娇哭。哭声很高,没有眼泪,基本上就是像父母撒娇,求抱抱。二宝在月子里,就很是擅长求关注求抱抱,到现弄得宝妈也是很无奈啊,生怕抱多了伤害颈椎。
第五种,生病哭。宝宝哭声比平常尖锐,还会握拳,使劲蹬腿,烦躁不安,且睡不安稳,睡梦中也会突然哭闹,说明宝宝有可能生病了,爸爸妈妈要多观察,如果情况严重,就要及时就医。
而且,德国教授韦姆克在研究中发现,从宝宝的哭声中可以预知宝宝的语言天赋。如果在宝宝出生一周内,哭得旋律越丰富,那么当他长到一岁半时,越能学到更多的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