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也是新生儿感染的最常见形式和死亡的重要病因。据统计,围生期感染性肺炎死亡率约为百分之5至20。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由细菌、病毒、原虫及真菌等不同的病原体引起。

主要的病原体为病毒,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常由母亲妊娠期间原发感染或潜伏感染复燃、病原体经血行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孕母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原虫、弓形虫或支原体等感染也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羊膜早破、产程延长、分娩时消毒不严、孕母有绒毛膜炎、泌尿生殖器感染,胎儿分娩时吸入污染的羊水或母亲宫颈分泌物,均可致胎儿感染。常见病原体为大肠埃希菌、肺炎球菌、克雷伯菌等,也可以能是病毒、支原体。早产、滞产、产道检查过多更易诱发感染。

3、医源性途径;由于医用器械,如暖箱、吸痰器、雾化器、供养面罩、气管插管等消毒不严,或通过医务人员手传播等引起感染性肺炎;机械通气过程中也可引起呼吸相关性肺炎。
1、宫内感染性肺炎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多在生后24小时内发病,出生时常有窒息史,复苏后可出现气促、呻吟、发绀、呼吸困难,体温不稳定,反应差。肺部听诊呼吸音可为粗糙、减低或闻及湿罗音。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或持续肺动脉高压。血行感染者常缺乏肺部体征而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和脑膜炎等多系统受累。病毒感染者出生时可无明显症状,而在2-3天,甚至1周左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甚至进展为慢性肺疾病。
2、分娩过程中感染性肺炎发病时间因不同病原体而异,一般在出生数日至数周后发病。细菌性感染在生后3-5小时发病,II型疱疹病毒感染多发在生后5-10天出现症状,而衣原体感染潜伏期则达3-12周。
3、出生后感染性肺炎表现为发热或体温不升,反应差等全身症状。呼吸系统表现为气促、鼻翼扇动、发绀、吐沫、三凹征等。肺部体征早期常不明显,病程中可出现双肺细湿罗音。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表现为喘息,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沙眼衣原体肺炎出生后常有眼结膜炎病史。

1、呼吸道管理;雾化吸入,体位引流,定期翻身、拍背,及时洗净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2、供氧; 有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时可根据病情和血气分析结果选用鼻导管、面罩、鼻塞给氧,或机械通气治疗,使血气维持在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