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甜之外:青团隐藏的历史密码

时间:2019-04-29 08:04:23 来源:大锤说史作者:寒食节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进入四月,特别是从清明前后开始,大锤作为一个职业货,一直在享受这一时期的时令食品之一,这就是青团。这种在江南流行开的传统小,对于北方人的大锤来说,一样有强大的吸引力。

刚做出来的青团,讲究的是看起来青翠碧绿,起来香甜不腻。大锤在四月里大朵颐之际,咱们也顺便来说一说,青团这个清香甜美的小,它背后又隐藏了什么样的历史密码。

我们现代人所的青团,可能是由于近年来成为网红食品的缘故,除了表皮依旧翠绿、符合它“翡翠团子”的别称之外,青团的馅料种类已经繁复到无以复加了。

在传统的百果馅豆沙馅芝麻屑基础之上,果流的芒果蓝莓等馅的青团,只能算正常操作,与粽子争锋的咸松馅,也可以说比较文艺,连榴莲馅都出来了,我们又有什么不能接受呢。

也正是因为有了如今这般五彩缤纷的馅料,青团已经从局限于江南烟雨地的一种小,成为驰名大江南的四月时令食品之一。

不过作为一种传统的小,根据学者的研究,青团的起源跟四月清明节(准确来说是寒食节)有直接的关系。比如在北宋温革所著的《琐碎录》中,就曾记载过,当时北宋时期的四川人,在寒食节这一天有一个风俗,就是采集杨桐、细叶冬青等树木的叶子,用这些叶子制出绿汁染到要上面,让颜色泛青。这被认为是青团的最早起源。而这个诞生,从最开始就与寒食的饮食节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古人在寒食这一天有停火习俗,一般是停火一到三天不等,因为古人没有灶火就无法烹饪食,因此就会额外准备一些方便即食的食物作为寒食节的节令食品来填饱肚子。而这种用树叶染成的青色,就是宋代四川居民的寒食节祭祀食品,同时也是他们在寒食节这几天的主要食物

这里大锤要解释一下,古代寒食节为什么会有停灶火冷食的民间节日习俗,大锤以前曾经推出过一期节目叫做清明节吞并过哪些节日,古人怎么过清明节?,专门解释过这个事情。

这里大锤就简单概括一下,我们现在关于寒食节停火寒食的说法主要是说为了纪念春时期跟随晋文公的介子推。介子推当年跟着晋文公各国逃亡,立下过功勋,后来晋文公发达了,介子推不肯接受晋文公的回馈封赏而隐居。

晋文公重视介子推的才能,于是在绵山找到他,想让他出山帮自己,介子推死活不出山,晋文公就索放火烧山,想逼他出来,最后介子推宁可被烧死也不出来。

其实这个传说本身就比较生硬,您说就是不出来当官,又没有深沉大恨,上来就以报恩的名义烧死恩人,这个晋文公得多么变态?其实,根据后世学者考察,这个民间传说可以确定是后世传说,在晋文公活动的春时代并没有出现,因此它属于不靠谱的历史。

根据后世学者的研究,古人主要是借晋文公和介子推的名气,来强调寒食节不可以生火。那么为什么不能寒食节这几天生火呢?古人真实的动机实际跟古代的改火仪式相关,也就是在寒食节前后,古人要把冬天烧的柴火换成春天常见的柴火。这就必然要有停火和重新生火的阶段。也就是寒食节的生产生活起源。

而青团正是源自于寒食节的这种寒食传统。因为在古人的认知中,生冷的东西是会伤害的,而用树叶浸染的青色食,则被古人认为可以有效地助长人体的阳气,克制寒气侵入人体,这就是古人在寒食这一天制造青色食物的最初动机。

到了明代,青团已经作为专门的一种食物,出现在当事人的笔记中了。明朝人郎瑛就曾记载说,当时人会在寒食节“青团子”,就是对宋代寒食节青色习俗的一种继承,也是认为这能够有助于激发人体的阳气。

进入清代,青团从祭祀食品向小进化了一大步,也就是不仅仅局限于清明寒食节前后食用了。比如清朝的袁枚在《随园食单》里面就专门写了作为糕点之一的青团的作法:“捣青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

而清朝褚人获也在自己的笔记中提到,江苏苏州一带的乡里举行隆重的祭神活动的时候,集市也随之兴起,各种粽子青团都会在这样的场合售卖。

那么青团为什么会做成甜食呢?从起源来说,它的雏形出现在四川,不过却是在江南正式定型并发扬光大,江南的地理和人文特征,奠定了青团生产模式的基础。

正是因为江南地方在古代比较富庶的地方,才能让古人把豆沙和甜作为青团的馅料,而历史上的青团,其外皮是浆麦挤压成的汁(或者是青艾汁)混合进糯米粉制作而成,糯米也不是便宜的材料。

这些在古代而言不便宜的食材组合制作出来的点心,才能够精确体现清明寒食时节祭祖时候的诚心与隆重,同时其青色也寄托了古人助长阳气增长的愿望。好又上档次,在明清时代,青团就是这样正式成为祭祀食品,而后又进入民俗生活领域,成为大家熟悉的小之一。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