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文人圈中,吃燕窝从来就是一件雅事,其烹制手法之复杂、材料搭配之精致,常常令人目瞪口呆。但是,即便是最为经典吃法,也往往会沦为他人的笑柄。
李化楠是乾隆年间的著名藏书家、诗人,他的笔记中详细记载了他们家的燕窝吃法:
其一,用滚水一碗,投炭灰少许,候淀清,将清水倾起,入燕官泡涨发,去污取净。撕碎,入水烹煮成熟。配鸡丝或肉丝,入碗衬底,用滚鸡汤或肉汤浇淋,汤滗出,再浇淋。燕窝放在另一碗中,也用鸡汤浇淋两三通。俟鸡肉丝浇完毕,乃将燕窝逐条铺在鸡丝上。取净鸡汤去油留清,加甜酒、豆油各少许,滚滚淋下,撒上椒末,供食。
其二:用熟肉剁作极细肉茸,加绿豆粉及豆油,花椒、酒、鸡蛋清作丸子,长如燕窝。将燕窝泡洗净,撕碎、滚粘贴肉丸外面、包密、下滚汤中烫一下,随即捞起。候一齐做好,烫好,用清肉烫作汁,加豆油、甜酒各少许,下锅先滚一二滚,将丸下去再滚一下,即取出入碗,撒以椒酒葱花、香菇,食之甚美。这种做法又称为绣球燕,还可将将燕窝包在丸子内,作丸子亦先烫熟。
可惜,如此复杂的燕窝烹制方法,现在已经难得一见,小编遍搜网络,也找不到一张合适的图片,只得随便哪一张凑数。
李化楠的这种吃燕窝的方式惹恼的同时代另一位诗词大家——袁枚,袁枚这样评价李化楠:“乞儿卖富,反露贫相。”
这就相当过分了,毕竟李华楠只是吃燕窝,结果老底子都被骂了出来。也许您觉得袁枚太不地道,其实这位乾隆年间大才子不仅诗画双绝,对于美食亦真有独到之处。在骂完李华楠之后,袁枚记载了他认可的燕窝吃法:
必用天泉滚水泡浸涨发,用银针挑去黑丝,用嫩汤、好火腿汤、新蘑菇汤三汤亨制燕菜,看燕窝变成玉色为度。袁枚将其形容“以文配文”“以清配清”“以柔配柔”,乃燕窝吃法中的大雅之法。然此种吃法看似简单,实则难得,因为每个燕窝必须重二两以上,这样的成本,实在令人咂舌。
好吧!小编承认还是找不到图。抱歉啦!
第14回写“张太医论病如而细穷源”中,写到贾蓉之妻秦可卿“血亏气滞”,尤氏让她“吃了半钟儿燕窝汤”。
第45 回写到宝钗因黛玉多咳,便取自家的燕窝劝黛玉食冰糖燕窝粥。
第87回,宝玉因哀悼晴雯,心理揣着事情睡不着觉,未吃晚饭,一夜未眠,第二天早上袭人怕饿坏了二爷,吩咐厨房做了一碗燕窝汤。
曹雪芹自幼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燕窝自是家中常备之物,《红楼梦》中记载的燕窝吃法,经现代医学理论证明,均有着确凿的疗效。然而在清代,文人们就开始发问:到底哪来的许多燕窝。
那么,为什么文人间吃个燕窝都要相互“伤害”呢?说白了就是“文人相轻”,一个领域中的权威做久了,习惯了周围人的仰视,便不自然的流露出不屑之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