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生活在那个年代的,据说孔子对持非常挑剔,他的太太一定很不容易,因为孔子“沽酒市脯不食”,外面的饭菜吃不惯,所有吃饭喝酒都要太太亲手做。而且对饭菜的形状和吃饭的氛围要求高,“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
别看孔老夫子这么挑剔,其实孔子那个时代饭菜的选择并不多,每天几乎也就是重复吃那几样,而且那个时代烹饪方法也有限。根本不可能像现在这样,锅里倒油,食物放进去翻炒。那时烹调方法是蒸和煮,最有名的菜式是“羹”,就是把肉类放进鼎里,加上点水和其他佐料煮熟。
春秋战果时期的主食,主要是各种谷物,最早是小米,周代末期也有了各种大麦,小麦,和大米。别看有这些东西,但吃法上可不像现在这样,磨面整馒头蒸米糕吃,那时多半把整个谷物蒸熟或煮熟,就这样直接吃。
下饭菜,那时有菽、藿、葵等,菽也就是今天的大豆,也是煮着吃。藿是大豆的叶子,这玩意上面有毛毛,不知道古人是怎么吃得下的。葵,现在叫锦葵,一种野菜。此外,还有萝卜。我们现在常吃的各种青菜、辣椒、土豆、黄瓜、西红柿、芹菜、白菜神马的,当时全都没有。
其实,直到秦朝,人们吃的东西也不丰富。后来,汉朝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胡瓜(黄瓜),胡麻(芝麻),胡桃(核桃),胡椒(黑胡椒)等,最主要是打通了物流线,人们日常生活中食物逐渐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