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第一次知道中秋的味道,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那时候还是我儿童时候。
外出的父亲回家,惦念家中的孩子,买回来一大堆月饼。看到月饼不知道是什么好吃的,还傻傻地问父亲这能不能吃。
品尝月饼的滋味,让我对外面的世界有了自己第一次很有意味的向往之情:那时候就想,什么时候我也可以在外打拼。
我喜欢这个日子。这天爸妈忙着招待客人,没有布置我课外作业,可以尽情玩耍,还能饱餐一顿。中秋的味道真好。
那个时候,是个物资匮乏的时代,各家各户过中秋,餐桌上的菜都是平时省吃俭用结余下来,对于我家来说,吃上月饼也是记事儿以来,第一次这么深刻的记忆。
一家人,自然是欢欢喜喜地过中秋。最令我难忘的一道菜及时:粉丝炖小鸡。
一家最会过日子的要数奶奶,一双妙手准能为儿孙们准备一顿别样的饭菜。
中秋杀一只公鸡,也是奶奶喂养了大半年,专等着中秋杀了为大家解馋。怎奈家人多子孙人口多,一只鸡10多斤,为了让大家都尝尝鲜,咋办?
奶奶先是将鸡炖汤,用鸡汤下面叶,一锅鸡汤一半下面叶,一半留着做粉丝炖小鸡。
如今我已步入中年,儿子也懂事儿了。桌上堆着比我儿时过中秋要丰盛得多的精致食品,我却无心赏月。妻看出了问题:“家里就我俩过节,欠气氛啊。”
不在父母身边,过节成了冷冷清清的了,更是山珍海味没滋味。
如今,像我们祖孙三代,各自冷清地过着中秋的,大有人在,正所谓“千里”共婵娟。其中的原因很多:或根本没想到要和长辈们过中秋;或忙于做生意赚钱、做功课升学;或因职场竞争激烈没空;或觉得只是亲戚碰个头吃个饭,没意思……从前中秋节不放假的,没时间尚可算个理由,如今的中秋,已被作为国定假日,奇怪的是大家反而没空了!难怪“每逢佳节”,只好“倍思亲”了。
尤其是,吃不吃月饼,就是个团圆,过节就是个陪伴,之所以怀念当年过节的味道。
(巩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