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无脑谣言会刷屏朋友圈?细数那些愚弄我们的 "野路子"

时间:2018-04-01 21:24:58 来源:星星政策研究所作者:致癌点击:

导读:为什么无脑谣言会刷屏朋友圈?细数那些愚弄我们的 "野路子"2018-04-01 21:08 来源:星星政策研究所这两天某"咖啡致癌"的微博和
扫描关注公众号

这两天某"咖啡致癌"的微博微信文章大肆传播。我本来真的不想写这篇文章,真的不想。。。

前天我就看到了某咖啡需要标注致癌风险的新闻。这个事情本来很简单,加州法庭要求近 90 家咖啡企业(括星巴克)在店内贴上警示,提醒消费者咖啡中可能含有致癌成分丙烯酰胺(Acrylamide)。

首先丙烯酰胺这个东西已经是老了,无论是过去还是最近几天,针对它的科普文并不少见,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咖啡中该物质含量极少,适量饮用咖啡并不会致癌

再看这个判决,正是因为咖啡中这种物质含量并没有高到危害健康的程度,其姿势平基本相当于"空气中含二氧化碳等能让人窒息的物质,民众呼吸前政府需发布公告警示"。我顺在Twitter上搜了一下,果然连人家老美自己都在吐槽加州的判决无脑:

不过到这时候画风还算正常,网上也只是国外新闻的转述,也有对"无脑判决"的吐槽。我当时还想,这种东西很就没市场了嘛。

结果,第二天居然好几个星粉问我这个事,我开始感觉不对劲了。上网一搜,除了正常的新闻报道以外,果然发现一篇传播极广的"10万+"标题党野文!

正是这篇不负责任的标题党造谣文,传播速度惊人,截至目前据说阅读超过了千万。针对这篇文章我想说,这用的不正是典型那种朋友圈谣言的套路吗?真的需要解释吗!?真的需要解释吗!?真的需要解释吗!?

如果有人跟你说下个月地球要爆炸,你要跟他辩论是下个月1号还是15号炸吗?重点根本不在咖啡是否致癌本身,重点是这个公众号一看就是个野路子。

医院分正规医院和莆田系一样,媒体也分有良知的正规媒体和无底线无下限无节操博眼球博流量的野号,谣言的广泛传播对所有人都是一种伤害,只有造谣者本人可以借此获得利益。但是对普通人来说有时很难辨别二者的差别,毕竟坏人不会在自己脸上写字。

来来来,如果做公众号算自媒体的话,我也搞了3年了,没过猪还没见过猪跑了?今天不说咖啡,就以这篇文章为例,说一说怎么辨别这种公号和他们文章的套路,区分一个公众号是正规媒体还是没下限的野号。如果搞明了,以后这一类的号都套路不了你!

典型套路1:偷换概念

这篇文章其中一段的标题是:"喝星巴克咖啡竟然致癌?!"

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为什么呢?真正的新闻事实是:在美国加州的括星巴克在内的90余家咖啡销售者需要在出售咖啡时标注警告,让消费者知道咖啡里含有一种可能和癌症相关的物质。

这里的标题把"咖啡里含有可能和癌症相关的物质" 偷换成了"喝咖啡致癌" 。

乍一看没什么区别,我这样说一下你就明了:去过健身房的人都明错误使用健身器材有受伤风险。这时候,标题党来了。他们会这样写:进入健身运动竟然致残?!

不少人阅读文章的文章的习惯是跳读,跳读的重点则是标题。充满噱和吸引人的标题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文章的传播;标题还会给人产生一种先入为主效应,即先通过标题了解文章和段落的大意。

内容本身发挥的余地不多时,不少公号会把标题起的充满噱,到了正文再"说正事",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对读者产生的诱导作用往往是负面的。

那么,作者是有意为之吗?来看这一段:标题为"喝星巴克咖啡致癌...",正文里才换成"致癌风险"。

说明作者心理有数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样,但读者如果不仔细阅读每一个字,是不是很容易理解成"喝咖啡致癌"?而这时候作者可以用 "我明明写了是致癌风险" 这样的说辞把责任撇给你。

其实样的概念偷换还有好几处,例如没有提到 "美国加州",让人误以为这是世界事件。把 "括星巴克在内的90余家咖啡商" 概念偷换成星巴克一家,这也很好理解,读者对其他位于美国加州的咖啡馆可能不了解也不感兴趣,偷换的直接效果是引起读者更大的关注。

所谓偷换概念、标题党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典型套路2:避重就轻—抛开剂量谈毒

这类文章往往强调结果,即咖啡含有这种物质。但是对其致癌条件要么闭口不谈,要么避重就轻。

以这次新闻报道的丙烯酰胺(Acrylamide)为例,引用咖啡行业知名公众号咖门的算法,即使这种物质有致癌风险,每天也至少要喝288杯咖啡,才会喝足致癌的剂量。

什么这种不讲条件,只说后果套路能成功呢?

其实是利用了不少普通大众对事物的认知停留在非上,即大众通常认为某种东西了之后要么致癌,要么不致癌,不会去考虑在什么条件下,剂量达到多少会有致癌风险

心理学上讲这样是合理的,因为这样的认知方式可以减轻认知负担,要去记住每一种物质每天摄入多少多少克对身体产生什么样的危害也是不现实的。

这就像我们去医院,最讨厌医生一会说怀疑是 xxx 病去做检查,一会又疑似是那个病,恨不得医生看自己一眼就能给自己确诊:我只想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问题,你不能给个准话吗!

医生真的很为难,每个人体质不同,即使表现同样的症状也可能是不同原因疾病造成的,因此轻易给病人确诊一种疾病是有风险也是对病人不负责任。

也就是说,就像普通人去医院只在乎自己得还是没得病一样,大众接受类似的食品安全信息也只看致癌还是不致癌。这类公众号或谣言恰恰是利用普通人不重视前提条件,只看结论的特点

相信了解了这类套路,以后任何文章抛出某个食物致癌观点时,我们都会多问一句:在哪种加工方式下、食用多少的时候才有害

谣言号的典型特征:缺乏基本新闻素养和道德

除了这些常用套路,谣言野号和正规媒体比起来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背后的编辑没学过语文,更没有新闻道德。

来看看它开篇:开篇写到"星巴克的股票大跳,市值在短短一个小时内,疯狂蒸发,损失难以预计"。

我就问你一个问题,"谁"的损失难以预计?你的主语呢?是公司?政府?还是你小舅子的损失?这几个一样吗?

还没完呢,来来接着看,"股票跳崖式暴跌,...,无数投资人亏得本无归!"

跌你妹啊!让我仰天长啸一句:

喵!喵!喵!

你在逗我?

3月28日开盘57.50,收盘57.90;3月29日开盘57.26,收盘57.89;不仅没跌,当天还涨了!

这位倒好,截了某几个小时里的一段正常的再不过的波动告诉我无数投资人本无归...造句谁不会啊,下图这里我是不是可以说成"星巴克股票火箭式蹿升,无数投资人赚的盆满钵满走向人生巅峰!"

现在的公号小编,别的吧不敢说,稍微哪怕正规那么一点点的,每篇推送都是要字斟句酌的好吧啊。

俗话说外行看,内行看门道,光是这个体育老师教出来的语文准和小学生的姿势平,公号背后的小编板上钉钉是没有受过科班训练的,平基本达不到一个稍微正规公众号的实习准。

这是某个朋友转发给我的疑似该造谣文作者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看法,看起来他不仅不认为自己的行为问题,还反而因为阅读量高而沾沾自喜:

最后一张截图最上面的小图是该公众号回复的留言,字比较小,我打出来:

『我们有几篇违规怎么了,读者依然喜欢看,喜欢读,认同我们。阅读量和排名才(是)实力的最佳体现,不要提那些有的没的。』

你的意思是有流量就是王咯,接受过专业系统训练、多年从业经验的新闻从业人员没你的谣言眼睛传播广,所以都是鸡咯。按照这个逻辑,正规银行金融机构没那些集资诈骗的xx宝给的利息高,都是鸡咯?

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在现在这个高度分工的社会里,任何行业,不要试图用业余去挑战专业。

以浙江大学14级新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为例,要想从新闻专业本科毕业,仅相关必修课有: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网络传播实务、媒体融合、新闻采访与写作网络传播、新闻编辑、国际传播、中国新闻史、媒介经营管理、新闻传播经典原著选读、新闻道德与法规、新闻摄影、外国新闻史、新闻评论、专业采访、知识产权原理与实务、校园媒体实践、深度报道、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传播与社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24门课计48个学分,这还没有算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

不讲经过这样的学习在专业上学什么,至少,我相信不会写出危言耸听的造谣文。

什么这类谣言号要标题党和造谣?往小的说,引起转发可以给公众号带来流量和粉丝,运营者可以去卖广告,比如这是这篇谣言作者本人的话:

人民日报微信今天下午也转发了关于这篇造谣帖的推送:比起星巴克咖啡致癌,更可怕的是国外中文造谣媒体

最后引用一下@人民日报公众号的评论:像这种总是胡说八道、图谋不轨、屡教不改、打着海外媒体旗号的谣言号,微信平台和有关部门如果还不加紧处理,是要留着过清明节吗?

这样的谣言广泛传播,对国内尚未成熟的整个咖啡行业和从业人员都带来伤害,更危害着你我的朋友圈和身边的亲朋好友。是的,辨别谣言也是有时间成本的,对于已有多次前科的谣言号,取关+举报是最好的回应。

刚才我去看这个公众号,果然已经被删文+封号处理了,大人心!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