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油炸,早在秦朝时期饮食非常单调,蔬菜种类泛善可陈,那时贵为天子,能享受的美味就是在一年四季用不同的动物油煎肉吃。两汉时期,植物油开始普遍使用,到了宋代,科技文化繁荣,不但榨油品种增加,人们对油炸食品的热爱也是前所未有。从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的“今之北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为油煎”一句,便可见一斑。
时至今日,在中国传统的春节中,油炸食品依然是年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但口感松脆,口味醇香,更寓意着家肥屋沃,富富足足。今天要说的,是楚辞中记载的西周国宴甜点,宋代网红年味小吃,油炸“糖环”。糖环是流传于我国珠三角一带,每逢年时用糯米粉油炸的一种传统年味小吃。中原人南下迁徙,将面食烹饪文化融入当地,而水稻和小麦种植兵分两路,北方油炸麻花、馓子,南方没有小麦,则用糯米粉替代面粉,保留传统面食制作的手法和习惯,制作出流传至今的传统年味——油炸“糖环”。
传统的糖环,是糯米粉和团后,搓成长长的糯米条,用手捏出有环有眼的形状,寓意家族繁衍,生生不息。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提高效率,现在的糖环则更多的用木质模具扣出,形状更为统一美观。糖环的制作,生熟糯米粉的比例,面团的软硬,糖分的多少,以及油炸时的油温和火候,都要准确拿捏,才能达到最佳口感。在今天的珠三角一带,糖环仍然是过年时不可或缺的年味,人们一代代遵循先辈的手艺,守护传统的味道,使糖环成为当地年味中重要的文化符号,也是游子们心中温暖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