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就会反驳,谁说只有17度的葡萄酒啊,我还喝多23度的呢!这当然是个伪命题。
首先得承认,市面上有些葡萄酒的确超过了17度,甚至还能达到23度之高,但这种葡萄酒属于加强型葡萄酒,是添加了白兰地等高度酒才达到这么高的度数,所以这种葡萄酒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
意大利的葡萄酒普遍在6-7度,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度数高一点,在15-16度左右,那为什么在没有添加白兰地情况下,就酿造不出超过17度的葡萄酒呢?
总结一下,没有十七度以上的葡萄酒,主要有两大原因,第一是酵母无法在高酒精度的环境下存活,第二个就是糖度不够。
十九世纪,化学家巴斯德发现了发酵原理,即:糖+酵母=酒精+二氧化碳+热量。葡萄酒属于发酵型的酒精饮料,不同于白兰地这种蒸馏型的酒,葡萄酒需要通过酵母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转化成酒精。
而单细胞的酵母宝宝在葡萄汁中快速成长繁衍,吃掉糖分,从而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但是酵母在酒精度大于十七度的时候就会降低活性,直至死亡,没有了酵母宝宝,也就没有了产生酒精的原料了,所以很多葡萄酒的度数只允许在17度以下。
不同品种的酵母其耐酒度也是不一样的。普通酵母一般到13、14度就喝醉了,一般的酵母也最多能承受到16度,很少有能承受超过17度酒精度的“酒鬼”酵母。
一升的葡萄汁中如果含有20%的糖(以还原糖计),可以通过发酵产生12.2%的酒精度。
用比较通俗易懂的算法,一升的葡萄汁中,大约每17克的糖,可以转换为1%的酒精。而通常来说,酿酒葡萄含糖量大约在一升200-250克之间,最多也就只能转化成15%的酒精度。
即使通过风干葡萄、冰冻使得葡萄水分降低糖分上升,也受酵母工作环境的影响,使得酒精度受限。
所以,不要认为是市场无法接受高酒精度的葡萄酒,而是发酵的特性与原料的含糖量共同决定了葡萄酒最终的度数,难以逾越17度,我们也就无从喝到如此高度数的葡萄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