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7-19 11:01:04 来源:武汉新资讯作者:武汉点击:
食物通过一日三餐,把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精神凝聚在一处。很多时候,饮食文化保留和传承着一个民族最精华、最宝贵的东西。关于美食的话题,也总是能引起热议,比如“甜咸粽子大战”、“汤圆饺子之争”......
在前几次的推送中,向大家介绍了武汉一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非遗传承人,本周,带大家看看那些武汉的非遗美食,你们都吃过哪些?
蔡林记热干面
【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蔡林记”是一家有着近百年的历史老门面。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从小葱的选择到配菜的准备,再至酱料的精心配比,塑造了热干面,晶洁爽口,味道鲜美的特点。蔡汉文老先生言传身教近百位徒弟,并力挽热干面制作技艺的滥觞,如今它成为武汉最著名的小吃之一。
老通城豆皮
【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通城”是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一家大型酒楼的名字,以经营著名小吃三鲜豆皮驰名,有“豆皮大王”之称。这家酒楼创办于1931年,某地原在古汉口城堡大智门外,为城乡通道,故名通城甜食店,抗日胜利后复业,改名老通城甜食店。
若到武汉而不去“老通城”,就不算是品尝过"汉味"美食。1958年,毛泽东两次亲临“老通城”,在品尝了“三鲜豆皮”后说:“豆皮是湖北的风味,要保持下去”,“你们为湖北创造了名小吃,人民感谢你们。”
武昌鱼
【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毛泽东笔下的武昌鱼颇负盛名。武昌鱼主产区位于现在的江夏区梁子湖,而1700多年前的三国初期,梁子湖隶属当时的武昌县,人们习惯把梁子湖里的鲂鱼和鳊鱼通称为“武昌鱼”。头小体高,面扁背厚,呈菱形,脂肪丰叟,肉味鲜美。
【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大兴园酒楼创立于1838年,他家的鮰鱼,扬名己久,曾创下食客一天消费600斤鮰鱼的记录。抗战时期,梁实秋先生到过汉口,吃了一碗老大兴园的鮰鱼面,念念不忘,去了台湾还记得。
老大兴园曾产生了闻名荆楚大地餐饮界的四大鮰鱼大王,他们是刘开榜、曹雨亭、汪显山、孙昌弼。第一代“鮰鱼大王”刘开榜做的红烧鮰鱼,由于选料讲究,以及做法独特,在当时特别出名。他做鮰鱼一般只选用三至四斤左右的活鱼,并且非长江簰洲以上鮰鱼不用,佐料、辅料也很讲究,烧鮰鱼用的汤是特制的鸡汤。在制作上注重刀工、火候、入味。三次换火,三次加油,做出的鮰鱼味透而肉不老,晶亮透明,入口爽而不油腻。
曹祥泰酥京果
【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曹祥泰这家百年老字号店铺,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位于武昌闹市中心,每到端午季,就有无数人为他们家的绿豆糕甘愿排起长队,而新年季的酥京果和杂糖更是值得一尝。
酥京果应该算得上武汉春节的传统美食了,历史悠久,深受武汉市民的喜爱。裹上白色糖粉的酥京果圆圆滚滚,酥甜可口,入口即化,象征着春节时的团团圆圆,甜甜蜜蜜。会吃懂吃的武汉人更是心思精巧,将酥京果用热水冲泡,糖融化后,甜而不厌,香而不腻,回味无穷。
【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汉煨汤技艺 ,被列为武汉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汉煨汤之所以脍炙人口,其原因在于菜品具有醇香浓郁、鲜味隽永;汤稠料烂,入口即化;原汁原味,味养兼备等突出特点。
武汉小桃园煨汤是湖北都市化煨汤的集大成者,新洲汪集鸡汤是湖北乡土化煨汤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小桃园煨汤曾饮誉海内外,颇受好评,赢得过“天上桃园到人间”的美誉。
黄陂三鲜
【武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陂三鲜是湖北武汉市黄陂区的地方传统名肴,已经流传数百年。三鲜是鱼丸、肉丸、肉糕三样菜合而为一的统称。三样菜即可单独成菜,也可三样合一,在当地过年或红白喜事,都会有这样的菜上席。老少皆宜,清爽可口,素有“没有三鲜不成席,三鲜不鲜不算好“之说。三鲜各有其制作传统技艺。“黄陂三鲜”也称“黄陂三合”,由鱼丸、肉丸和肉糕组成,制作工艺繁复讲究,精湛,细致。
五芳斋汤圆
【武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五芳斋”本是一家酒楼,建于民国35年,以经营宁波风味汤圆而闻名,有“宁波汤圆大王”之美称。该汤圆以黑芝麻、桂花等作芯,其味鲜美异常。
五芳斋的创建和发展,历经百余年之久。现今的五芳斋,采用现代设备与手工制作相结合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宁波汤圆小吃品种开拓到几十种多味汤圆及速冻系列,并继续保持选料严谨、传统配料、大王主理、制作精细、口味纯正、油而不腻的独特风味。
面窝
【武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面窝, 是武汉特有的小吃之一,可与热干面比肩齐名。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干脆成了一个小洞,呈凹状,武汉人不习惯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窝”。
面窝创始于清光绪年间。当时汉口汉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看到卖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经过反复琢磨,他请铁匠打制干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作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称之为面窝,流传一百多年。
【武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季美"是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江汉路口附近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意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1927年开业,生意兴隆,后有特级厨师钟生楚等在该店制作江苏风味武汉化的小笼汤包应市,受到顾客的好评,被誉为"汤包大王",使该店变为主要供应小笼汤包的汤包馆。
他们制馅讲究,选料严格,先将鲜猪腿肉剁成肉泥,然后拌上肉冻和其他佐料,包在薄薄的面皮里,上笼蒸熟,肉冻成汤,肉泥鲜嫩,七个一笼,佐以姜丝酱醋,异常鲜美。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除鲜肉汤包外,他们还应时制作蟹黄汤包、虾仁汤包、香菇汤包、鸡茸汤包和什锦汤包等。
青山麻烘糕
【武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山麻烘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相传麻烘糕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当时在清朝皇室供职的各地翰林,每年春节后,按照惯例都将本地的土特产带至京城,互相馈赠品尝。由于麻烘糕用料考究,色香味形俱佳,倍受翰林和皇室达官贵人的青睐。
青山麻烘糕选用上等糯米、黑芝麻、桂花和棉白糖精制而成。糕点呈长方形薄片,白线边,黑麻芯,既有米烘糕香、松、脆、爽口特点,又有云片糕甜润易溶的风味。
【武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鱼丸在汉南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关于鱼丸,野史故事说,是因为秦始皇爱吃鱼又讨厌有刺,若吃到鱼刺就大怒,赐死厨师。某厨师偶然间制作出了无刺的鱼丸,始皇大悦。而这做法也广为流传。后世又在不同地域发展出了不同的版本,沿海一带福州人用鳗鱼鲨鱼等海鱼制作,加入瘦肉虾仁等料;而在挨着长江的汉南和汤逊å湖,则是用胖头鱼做鱼丸,有自己完全不同的风味。
大嘴曾是一个繁华的码头,居民多以捕鱼为生,鱼的做法也花样繁多。来往客商到此,无不吃鱼尝鲜,其中用胖头鱼做的鱼丸最叫人回味无穷,特点就是“一条鱼一锅汤,水煮鱼丸白又胖”,既是一道特色菜,也是一道手工菜功夫菜。
谈炎记水饺
【武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汉“谈炎记”水饺创史于1920年。皮薄、汤鲜、馅大,吃到嘴里滑香鲜嫩,享誉武汉三镇,被人称为“水饺大王”。谈炎记水饺的每道工序均严格按传统工艺制作,面皮重在揉功,薄如纸片,其馅由猪肉、牛肉混合配制并配以十余种佐料,以其原汁、汤鲜、馅多不腻、烹法考究、营养丰富,形成独家风味。
随着法国美食、地中海美食、日本料理和食、北克罗地亚的姜饼制作技艺、韩国腌制越冬泡菜文化等世界美食纷纷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美食申遗”逐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在世界级非遗保护名录中,中国饮食却是一片空白,这对我们这样一个美食国度,可谓一大遗憾。但是相信不久之后,中国美食甚至是武汉美食,一定能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伏天吃什么汤解暑 解暑佳酿养生汤推荐三伏天吃什么汤解暑 解暑佳酿养生汤推荐
月子经典小米粥怎么做 产后恢复小米粥菜谱宝宝辅食自制冰棒 水果酸奶冰快手美味早餐 总有一款是宝宝最爱蒜蓉烤茄子怎么做 在家制作宝宝大人都能吃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