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带来阵阵凉意
人们终于可以呼吸凉爽的空气
也把空气中的水分吹干了
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
《中医辞海》记载:
“入秋以后,湿气去而燥气来,初秋高热则燥而热,深秋即凉则燥而凉。”
人易出现鼻咽干燥、口舌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皮肤粗糙及发痒、便秘等一系列燥症。
无病就不需要进补
如果无病随意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伤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引起发胖。此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不要慕名进补
价格越高的药物,不见得就越能补益身体。其实,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如果要进补,应该分清虚实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药补不如食补”。秋季到了,有关养生进补的事宜也该根据季节改变调适。
如何补呢??
一、多吃“辛酸”果蔬
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柿子、蜂蜜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圣品。还应多吃些番薯、玉米、青菜、柿子、蜂蜜、黑木耳、银耳、百合、香蕉、橄榄、核桃、红枣等柔润之品。此外,靓汤、粥品也是秋令润燥的常用方法。
沙参玉竹汤
制法:沙参、玉竹用纱布包好,与老鸭、葱白同放炖盅内,加水适量炖至老鸭熟烂,加盐调味。
功效:此方有养阴清肺,益气润燥作用,用于口干舌燥、干咳声哑、心烦口渴等症。
用料:青橄榄10枚(捣破),萝卜250克(切片)。
功效:润肺滋阴,消痰理气,解毒利咽。适用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
芡实莲藕羹
用料:芡实60克,莲藕、荸荠各100克,大枣20枚。
制法:将莲藕、荸荠均捣碎,大枣去核。加水共煮成糊状,放适量冰糖食用。
用料:冬瓜仁20~30克,薏米15~20克,粳米1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