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
① 蝙蝠蛾
② 蝙蝠蛾幼虫
③ 虫草真菌,也叫子囊孢子
每一根冬虫夏草的背后,都有一段关乎大自然生命更替的凄美故事。
散落在花叶之上的蛾卵慢慢变成小虫,钻进潮湿疏松的土壤里,吸收植物根茎的营养,逐渐将身体养得白白胖胖。
说来颇也奇怪,尽管在土壤里有各种各样的幼虫,虫草真菌却可以让它们在那里安享童年之乐,唯独不放过蝙蝠蛾幼虫。一旦在土壤中相遇,便黏附到它们的表皮之上,并钻进体腔内,以幼虫的内脏为养料,滋生出无数新菌丝。真菌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大,受真菌感染的幼虫,逐渐蠕动到距地表2至3厘米的地方,头上尾下而死,这就是“冬虫”。
当幼虫死亡后,体腔内的五脏六腑都被菌丝消耗殆尽,只留下一具被菌丝所充满的皮壳,虫草真菌断绝了食源,便安然进入休眠期。待到来年春晖转发,幼虫尸体的头部长出一根像圆棒的东西,就是古人所说的“草”。
不过与其称之为“草”,倒不如说它是从菌丝上结出的“果实”更为恰当,真菌学家便称之为“子囊壳”。在子囊壳里,隐藏着虫草真菌的“种子”--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成熟后,子囊壳破裂,子囊孢子从子囊壳里弹出,随风飘落四处,下雨时随雨水渗入土中。当遇到蝙蝠蛾幼虫时,又进入新一个轮回,长成新的冬虫夏草。
它是菌类。它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无处不在。现在,已知的菌类大约有10多万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蘑菇、木耳、灵芝、竹荪等都是菌类,冬虫夏草也属于菌类,它属于十分珍贵的虫草真菌。因此,虽然冬虫夏草历经了生命的大幅度转变,可是,我们食用的青藏高原冬虫夏草被归类为植物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