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布拉出来的街头美食-布拉肠

时间:2018-08-29 18:00:57 来源:酱酱的午后作者:肠粉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布拉肠"可谓是广州的特色食物如玉,薄如,爽滑微韧,味道鲜美,薄薄的肠粉中隐约可见其中裹的馅料,不论四季早午晚夜宵,从街边粉档到各种高低端楼都有它的身形。薄薄的肠粉可以容各种馅料,荤有猪牛,素有条香茹净斋,体现了粤人的容。基本上每个广州土著都喜欢经济实惠、百不厌。

据说自清朝起,广州已有人开始叫卖肠粉,泮塘的荷仙馆在抗日时期也有创制肠粉,广州肠粉何时出现已无从考究。主要流派有两种一种西关布拉肠,另一种是抽屉式肠粉。记得小时候的拉肠,只有布拉,以筲箕为底,垫上洋布,扫淋上米浆,铺上馅料然后架锅上炉蒸。据闻是因为筲箕孔大,便于分散蒸汽传递力,布可以吸收多余份使肠粉嫩滑。而米是要用陈年旧米,这样蒸出来的米浆就不会过于粘稠。看工具就知道是穷人家发明创造出来的食物,但是劳动人民总能于平凡中出亮点,灰里扒出宝石,看似污糟的用具,却造出了洁可口的食物,真是顺应天机。

而最考师傅的是从布上把粉拉下的功夫,这个过程含两步:拉布、扯布,这大概是叫布拉肠的由来了,师傅边拉边卷,一布一份,完成后用薄片横切上两刀,浇上熟即可上桌。单是看师傅流般地操作,如果不是太的话,我觉得可以看一整天都不会厌倦。

少见的筲箕蓝拉肠,不过这个做法没用布,也是一种传承了

后来可能因为布接触得太久,变得旧旧实在有碍观瞻。又可能布拉实在太考功夫,加上肠粉机的出现,让蒸肠粉的工序大大缩减,只需要将米浆倒在肠粉机的抽屉盒里,蒸熟后用特制的铲子铲下来即可,所以出现了两个派别。现在来看,其实所谓的布拉派和抽屉派也就只在于那抽屉中是否有块布了。

好传统的布拉肠,毕竟以前穷苦年代哪来多的馅料

不过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技艺和流程上的钻研是会一直自然沉淀,以前的洋布变成了棉布、纱布。但口感依然是追求嫩薄爽滑。抽屉派因为不需要“拉”了,所以抽屉粉不用考虑粉皮韧问题,可以用纯米粉蒸制,口感中有更多大米的清香。相反,传统的布拉肠制作,正因为有“拉”的步骤,所以必须在米粉里掺入澄粉,保证蒸好的粉皮有一定韧劲,不至于被拉破拉断。这么一来有两个好处,一是粉皮可以做得很薄,好看起来也够爽脆Q弹;二是“拉”的过程让粉皮自然形成了很多褶皱,卷成肠粉之后,更容易挂上酱汁。褶皱成为了两派区别的标志了。

布拉肠的褶皱

说起肠粉的酱汁则是这种食物最精华之所在。大多数肠粉店还会煮一煮豉且加点调味,有些店铺会选用传统未经加工的生抽,让人完之后仍有豉味在口中回甘,后劲十足。据说资深的老饕,只需用指蘸一点肠粉汁舔舔,就能知道眼前的食物出自哪家老店之。但是现在也好少有店家能保留20年前的味道,可能是原料的原因,也可能是技艺配方流传的原因了。

现在酒楼卖的肠粉已经好少有布拉肠,一般都是屉做,甚至是流线做好加上桌。也有甜味的肠粉,样子是好好看,光光滑滑,放久也不会变,但总觉得味道怪异,口感与传统布拉肠大相庭径。看来要食传统皱皱的布拉肠还是要到街边粉档。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