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
姥姥家门前有一棵大槐树。
我总会想到小时候和哥哥姐姐们在姥姥家门口摘槐花。
哥哥们拿着带钩子的竹竿,爬上树,
我和姐姐拿着篮子在树下捡。
把我们的槐花“战果”交给姥姥,
姥姥就会给我们做出一锅香喷喷的槐花苦累来。
以前的苦累,旧中国的穷人家买不起菜,主食又不够吃,就常用槐花、榆钱、扫帚菜、红薯叶和棒子面拌在一起蒸熟,出锅后趁热拌上调料,就可以既当菜又当主食。起名为苦累就是为了说明这是一道忆苦饭。现河北有老人的家庭和一些特色餐馆和还常吃苦累,但是多以土豆、豆角、大茴香代替野菜等。这道食物过去穷人食之饱腹,度饥荒。现在富人食之润燥,清胃肠。
春天,当榆树上长满了一串一串的榆钱时,孩子们走在路边直接顺手捋下一串,塞进嘴里,鲜嫩无比,尝出了春天的味道。将榆钱放在清水里洗净,然后放入面盆,加入面粉,适量的水,盐搅和均匀,上蒸锅,就能蒸出香喷喷的榆钱苦累。
其实,本小编吃过最多的,要数豆角苦累了,将老豆角洗干净切成小丁备用,切好的豆角丁加入两小勺食盐腌一会儿,用手攥出水,也不要挤太多,不然蒸出来会比较干。切好的豆角丁加入食盐腌一会儿,用手攥出水,也不要挤太多,不然蒸出来会比较干。把调好的苦累放在展布上,上锅大火蒸十分钟,就可以出锅了。也可根据口味加上蒜泥、醋。
苦累,记忆中的味道。正所谓,忆苦思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