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与孩子共情,理解并接纳这是孩子这个阶段发展的共同特征,当你从孩子的感受出发,就可以问问他,“宝贝看起来很喜欢这个东西,对吧?” 听听孩子会怎么回答,当然,不管孩子怎么说,妈妈都应该认同。
然后,从感受出发,再问问孩子,”宝贝,当你很想要这件东西,而对方又不愿意给的时候,你会有些什么感受呢?“,如果父母与孩子平时就很少去谈感受,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可以通过你自己的理解,试图猜测出孩子的感受,并问孩子,”宝贝,当你很想要这件东西,而对方又不愿意给的时候,你会不会感觉到有些沮丧,难受或者是别的不舒服的地方呢?”。
如果妈妈猜测的不对,可以继续猜测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感觉到被理解了之后,就不再会去把心思放在想要别人的东西这件事情上了,而是会更多地去关注自己的感受了。当父母理解了孩子,并说出了他的感受时,你和孩子之间就会形成一个很好的亲子链接,孩子会觉得,原来妈妈懂我,她懂我的感受,也知道我在想什么,然后与孩子进行亲子互动。
最后,要注意的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切不可去护短,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去成长,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孩子身上,把孩子培养成了你的复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