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现在做了妈妈,面对我这个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我却希望她既报喜又报忧,甚至相对于喜悦和成功,我更希望她能告诉我她的烦恼和失意,即使随着她的成长,慢慢我再也不能真的帮到她想法子、实际解决问题,至少能够听她述说,接纳她的情绪。因为被接纳,她能够更有力量,相对理性的处理她的忧处。
孩子出生后,任何的忧愁、喜悦和需要都是无条件的和父母分享,为什么随着成长,说的内容越来也少,沟通交流的越来越少,所谓的代沟越来越凸现呢?作为父母,我时刻警醒自己,做孩子内在能量的源泉,保护女儿对于自己的信赖。
不管是喜悦,是忧愁,不管是好事,是闯祸,不管是赢面子还是丢面子,让孩子愿意向我们报喜且报忧,家长至少需要知道一点:
比如,小朋友在蹦蹦跳跳下楼梯很开心,越跑越来劲,然后呢,真的摔倒了,嚎啕大哭起来时。
我们既不会说“让你小心点,你不听,你看摔倒了吧,别哭了,是你自己摔倒的,你怪谁?”
也不会说“这个楼梯怎么回事,撞到我们宝宝了,打它,你不要哭了”。
我们只需要和她在一起,可以抱着她,接纳她的哭闹,接纳她的疼痛,让她表达出她的感受。
下一次,也许她还会跌倒,但是她会提醒自己,要小心些,走得更稳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