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从发展到成熟它是经过漫长岁月不断的演变过来的,老北京的北京烤鸭尚且如此,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
明朝朱棣篡位以后,把南京的烤鸭带到了北京的宫里,在当时又被叫做江陵片鸭,后来才开始传到民间,民国时期的中国社会背景下,有身份的人才会下馆子吃饭。
那时的烤鸭还不是大批量的制作,一位师傅要经过多年学徒才能上手制作,因此,在当时的人们心中,厨子是有一定身份的,图为厨师在烤鸭。
制作烤鸭的选材以四十五天的嫩鸭最好,从前的生活条件不好,人们吃烤鸭喜欢多肥肉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北京烤鸭选瘦鸭多。
厨师们烤好鸭子后,会端上鸭子给客人观看其中的品相,然后才开始当面片鸭,从选材到制作出成品,顾客都可以在一旁欣赏观看。
民国时期的烤鸭配菜没有现在那么丰富,只有烤鸭片、葱段、甜面酱和芝麻饼,但是在很多普通老百姓眼中已经十分奢侈了,毕竟是从宫里传出的名吃。
早前的相机拍下的这些珍贵画面,在如今看来,充满了年代感和对那个年代有了更深的了解,当时小馆子的服务水平比现在的星级酒店做得还要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