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在孕期的时候,为了给胎宝宝供应营养,身体里增加了很多水分。宝宝出生后,这些多余的水分需要赶紧排出体外,这个时候很容易发生生理性肿胀。家里下奶汤一锅一锅的熬着,简直是让妈妈拿下奶汤当水喝的节奏,这给乳房肿胀狠狠地加了一把劲儿。
而很多新妈妈听说,生完宝宝要等奶胀了才是有奶,才能给宝宝喂。可真到那时抱起孩子喂了,才发现:不会抱,喂得疼。
新妈妈的第一次尝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母子二人都需要更多时间来磨合。因此当新妈妈与宝宝配合还不太默契时,乳房肿胀却气势汹汹地出现了,这时就会发生“妈妈有奶,可是宝宝就是吸不出来”的状况!
喝特别浓稠的下奶汤
如果要问妈妈们,哪种汤下奶最有效果?妈妈们给出的答案又无一例外,都是那种看起来很浓稠的白白的荤汤。这些汤之所以浓稠,主要是因为汤里含有大量的脂肪。那么,这样浓稠的下奶汤喝下去,真的能让奶顺畅地下来吗?很可能适得其反。
母乳中各成分受妈妈饮食影响最大的就是脂肪了。妈妈的饮食中脂肪含量过高的话,乳汁中的脂肪也会增加,变得愈发浓稠。这给乳汁移出增加了难度!乳汁黏稠和生理性肿胀双管齐下的结果,妈妈堵奶的风险就越来越大了。一旦发觉有乳汁太过黏稠产生淤积的情况,最好就把下奶汤先停掉,充分发动宝宝来“排除险情”。
宝宝吮吸可以促进妈妈分泌催乳素,从而促进乳汁的合成和分泌。所以,只要宝宝想吃,就该多喂。
乳汁中接近90%都是水分,保障充足的水分分泌奶水。常规中喝汤之所有用,就是因为汤中含有大量的水分。
喝水分量:哺乳的新妈妈,在常规1500毫升的基础上,建议多喝600毫升,每天至少单独饮水2100毫升,约(10~11杯)。如果天气干燥,这个分量还要有所增加,而且这些含量不包含吃饭中摄入的水分哦……
所以,决定喂奶的妈妈,还是好好喝水吧,毕竟,多喝水,对自己也好哦!
喝汤建议:选择清淡、少油、少盐的汤。后撇去上面一层白色脂肪再喝,补充水分的同时,不喝太多油。
母乳除了水,还有补充大量优质蛋白。从食物中摄取,是最安全的保证优质蛋白的充分摄入的方法,对提高奶水的质和量都很重要。
食补建议:妈妈们多吃点鱼虾、畜禽瘦肉、蛋、奶,而且做法简单、清淡,尽量较少调料和大火长时间烹饪,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摄入分量:每天建议食用鱼、禽、蛋和肉类(包括动物内脏)总量200~300克,大概每类各一两的样子;奶量摄入每天300~550毫升,低脂或脱脂奶效果更好哦。
除了吃喝,多休息也是非常重要的,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利于激素平衡,而激素平衡是有利于奶水的分泌。
但现实是,宝宝夜起两三次非常普遍的,哭啼不安更少不了,妈妈们不但要喂奶,还要安抚,常常眼睁睁到天亮,哪里休息的好!
减压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