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孩子感觉家家都有,别人家那个学习好,还特别乖,特别听话的宝宝自己家很难遇到。
昨天晚上就是因为孩子拖延不听话,舞蹈课老师要求回家练习仰卧起坐,怎么教她就是一个也坐不起来,练了几下就跑去玩,我喊了她半天就不过来,然后被我踢了两脚。平时有事很着急怎么跟她说快一点,人家照样慢慢腾腾的,真的能急出新脏病,不管你是很和蔼的说话还是很严厉都不好用。
日前,关于“陪读吼娃”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刷屏,网上帖子大多是家长的吐槽,但孩子们对此到底怎么想?随后,一家出版社突发奇想,向不少小学生征集了关于“吼娃”的感想,孩子们的“真心话”让不少家长直言“太温暖,笑了又哭了”。
下面咱也看看小学生们对家长的控诉,孩子们也是一肚子抱怨,孩子啊,想说爱你们不容易。

“我妈妈的心情像天气似的有好有坏,举个例子,我朗读声音轻了,妈妈就会在旁边‘响点,响点,再响点!’要是我没改正,她的声音就会由轻到响,最终,暴跳如雷,屋顶都要掀翻了。可是,过了一会儿,她又变得心软如云,开始给我慢慢地讲解题目了。” ——徐汇区二年级小学生黄巽
“爸爸陪读时思维活跃,从诵读到数学,从古文到英语,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妈妈陪读时比较安静,她是典型的低头族,捧着手机爱不释手,让我也感觉心痒痒的,真想去看一看自己朋友圈里的同学趣事,可我却没有自由,你说公不公平?其实,我想告诉父母,我完全可以自己安排好时间,先学习再玩耍,再看些有趣的课外书籍。时间是我自己的,我一定会珍惜。同学们,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虹口区四年级小学生岑思儒


